博客
关于我
强烈建议你试试无所不能的chatGPT,快点击我
线程池原理
阅读量:7243 次
发布时间:2019-06-29

本文共 835 字,大约阅读时间需要 2 分钟。

hot3.png

 多线程技术主要解决处理器单元内多个线程执行的问题,它可以显著减少处理器单元的闲置时间,增加处理器单元的吞吐能力。    

    假设一个服务器完成一项任务所需时间为:T1 创建线程时间,T2 在线程中执行任务的时间,T3 销毁线程时间。
    如果:T1 + T3 远大于 T2,则可以采用线程池,以提高服务器性能。
                一个线程池包括以下四个基本组成部分:
                1、线程池管理器(ThreadPool):用于创建并管理线程池,包括 创建线程池,销毁线程池,添加新任务;
                2、工作线程(PoolWorker):线程池中线程,在没有任务时处于等待状态,可以循环的执行任务;
                3、任务接口(Task):每个任务必须实现的接口,以供工作线程调度任务的执行,它主要规定了任务的入口,任务执行完后的收尾工作,任务的执行状态等;
                4、任务队列(taskQueue):用于存放没有处理的任务。提供一种缓冲机制。
                
    线程池技术正是关注如何缩短或调整T1,T3时间的技术,从而提高服务器程序性能的。它把T1,T3分别安排在服务器程序的启动和结束的时间段或者一些空闲的时间段,这样在服务器程序处理客户请求时,不会有T1,T3的开销了。
    线程池不仅调整T1,T3产生的时间段,而且它还显著减少了创建线程的数目,看一个例子:
    假设一个服务器一天要处理50000个请求,并且每个请求需要一个单独的线程完成。在线程池中,线程数一般是固定的,所以产生线程总数不会超过线程池中线程的数目,而如果服务器不利用线程池来处理这些请求则线程总数为50000。一般线程池大小是远小于50000。所以利用线程池的服务器程序不会为了创建50000而在处理请求时浪费时间,从而提高效率。

    代码实现中并没有实现任务接口,而是把Runnable对象加入到线程池管理器(ThreadPool),然后剩下的事情就由线程池管理器(ThreadPool)来完成了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u/2611678/blog/646669

你可能感兴趣的文章
OpenCV定位轮廓的中点
查看>>
[Guava源码日报](10)Iterables
查看>>
JQuery中bind和unbind函数
查看>>
HTML5+CSS3
查看>>
验证数据工具类目
查看>>
干货 | Elasticsearch通用优化建议
查看>>
AI文娱独角兽Video++极链科技完成C1轮,5个月融资10.7亿元
查看>>
angularjs学习笔记—指令input
查看>>
Google Jib 即将迎来正式版
查看>>
自己动手实现一个前端路由
查看>>
python高级特性-迭代
查看>>
广义动量定理的6要素
查看>>
linux shell变量$#,$@,$0,$1,$2的含义解释
查看>>
XFtp中文乱码解决
查看>>
使用C# (.NET Core) 实现观察者模式 (Observer Pattern) 并介绍 delegate 和 event
查看>>
防止页面被iframe恶意嵌套
查看>>
小米冲击A股首单CDR,“独角兽”回归闸门已开?
查看>>
面向UI编程:ui.js 1.1 使用观察者模式完成组件之间数据流转,彻底分离组件之间的耦合,完成组件的高内聚...
查看>>
DT时代阿里云流计算让业务实时、让数据发电
查看>>
Pycharm节能模式
查看>>